English

走向市场

2000-12-28 来源:光明日报 郭扶庚 我有话说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媒体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报道形成了一个热点。大学生主动到人才招聘会上推销自己,企业热情地走进学校招贤纳士,学校积极牵线搭桥,就业市场红红火火,一派繁荣景象。

回想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对于学校和面临毕业的学生来说,唯一的一种就业模式只能是“国家分配”。国家分配一方面让大学生心里觉得踏实,不用担心将来找工作的事;另一方面,它又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上进的积极性,挤占了企业和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培养人才、吸纳人才的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用工制度和人事制度也相应进行了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出现应该说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的。

时代在变,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产业终于成为社会共识。事实上,只要不是故意视而不见,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教育产业作为一种市场形态早已客观存在。全国近70万所中小学校、一千余所高校,接受教育的人群数以亿计,围绕这一庞大人群的需求足以形成一个不可比拟的巨大市场。教育产业的观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教育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中其他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大。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说,当今社会我们处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教育能够从一部分人从事的特殊行业变成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朝阳产业,决不是教育的庸俗化,而是教育本质实实在在的回归。

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这是由教育的根本属性决定的。不过,如果以此来否定教育的产业属性,作为阻碍教育产业发展的借口显然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把传统的教育按照产业的眼光加以全新的阐释,并遵循产业规律进行规范化的运作,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真正按照其内在的规律健康地运转。

从国家统一分配到自由择业、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许多人开始接受并欢呼这一变革。教育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教育事业更进一步的改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